農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支援國家建設、維護邊疆穩(wěn)定作出了重大貢獻。要貫徹新發(fā)展理念,加快建設現代農業(yè)的大基地、大企業(yè)、大產業(yè),深化農墾體制改革,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、發(fā)展活力、整體實力,更好發(fā)揮農墾在現代農業(yè)建設中的骨干作用。
——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25日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強調
2018年9月25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調研時強調,“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。”當聽說建三江通過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,穩(wěn)居中國農業(yè)企業(yè)“龍頭”地位時,習近平總書記感慨道:“半個多世紀過去了,北大荒發(fā)生了滄桑巨變,機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發(fā)展很了不起,非常鼓舞信心、鼓舞斗志。”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農墾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支援國家建設、維護邊疆穩(wěn)定作出了重大貢獻。要貫徹新發(fā)展理念,加快建設現代農業(yè)的大基地、大企業(yè)、大產業(yè),深化農墾體制改革,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、發(fā)展活力、整體實力,更好發(fā)揮農墾在現代農業(yè)建設中的骨干作用。”
從亙古荒原到“中華大糧倉”,幾代農墾人戰(zhàn)天斗地,鍛造出“艱苦奮斗、勇于開拓、顧全大局、無私奉獻”的北大荒精神。如今的北大荒,黑土地生機勃勃,大型聯(lián)合收割機隆隆轟鳴,迎接著一個又一個豐收年景。
經過70多年的建設發(fā)展,北大荒已經成為我國耕地規(guī)模最大、現代化程度最高、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(zhàn)略后備基地。70多年來,北大荒累計生產糧食8741.4億斤,向國家交售商品糧6888.6億斤,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(wěn)定在400億斤以上,為中國人端牢自己的飯碗作出了重大貢獻。
艱苦奮斗,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
一部北大荒發(fā)展史,就是一部壯麗史詩。
開發(fā)建設北大荒,是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、中央軍委的一項重大戰(zhàn)略決策,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宏偉事業(yè),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屯墾戍邊、發(fā)展生產、支援國家建設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偉大壯舉。
地處高寒地區(qū)的北大荒,因“荒蕪”而得名。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王守聰介紹,1947年,按照黨中央“關于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”的重要指示,從延安、南泥灣走來的一批榮復軍人進入黑龍江。面對一片茫?;脑?,他們發(fā)揚艱苦奮斗精神,餐風飲露、頂風冒雪,點燃了“第一把火”,拉動了“第一把犁”,荒原從此不再沉睡。
隨后,14萬復轉官兵、20萬支邊青年、54萬城市知識青年、10萬大中專畢業(yè)生和地方干部,近百萬墾荒大軍奔赴北大荒。
“早起三點半,歸來星滿天,啃著冰凍饃,雪花冰就飯。”這是早期來到這里的北大荒人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。
艱苦奮斗,革命理想高于天。1957年初春,搶運生產物資的拖拉機陷進“大醬缸”似的泥潭里,包車組長任增學數次潛入滿是冰碴的泥底,扒開泥漿,將鋼絲繩掛上機車掛鉤,終于挽救了6臺機車,保證了生產物資的運輸,自己卻凍成了“冰人”。
艱苦奮斗,國家利益第一位。1948年,18歲的梁軍參加拖拉機手培訓班,是班上唯一的女學員。為了學好駕駛技術,她咬牙搬起幾十斤重的拖拉機零件。“我向黨保證,堅決完成學習任務。”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精神的梁軍,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,是第三套人民幣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機手原型。
艱苦奮斗,萬水千山只等閑。1947年12月創(chuàng)建的趙光農場,第一任場長周光亞帶領戰(zhàn)士們住在四處透風的陋室,在茫茫荒原上開墾出萬頃良田。1969年,修筑“二撫公路”時,全長235公里的路段中140公里是重沼澤區(qū),只能從公路兩端運石鋪路,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6800多人整整奮戰(zhàn)了7個月。
“開發(fā)北大荒,不僅需要勇氣、需要毅力,更需要科學支撐。”北大荒開發(fā)建設紀念館館長丁軍說。參加北大荒開發(fā)建設的,有一支著名的科學家隊伍,包括北大荒的“奶牛之父”張源培、機電專家桂體仁、小麥育種專家梁甲農等。被譽為北大荒“水稻之父”的徐一戎,一生致力于寒地水稻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,推動黑龍江水稻從畝產162斤躍升到1132.2斤。有人估算過,他在稻田里累計走過8萬多里,相當于整整繞赤道一圈還多!
艱苦奮斗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,是北大荒精神的內涵。北大荒人開發(fā)荒原、興修水利、修筑鐵路、植樹造林,在黑龍江地圖的空白點上填上了一個個國有農場的名字。
勇于開拓,錘煉共產黨人的斗爭精神
勇于開拓,敢于創(chuàng)新,北大荒精神與時俱進,在農業(yè)改革發(fā)展中不斷賦予新內涵。
向改革要活力,北大荒人持續(xù)推進改革創(chuàng)新。
1984年,來自山東梁山縣的青年墾荒隊隊員丁啟運在江濱農場率先實行“統(tǒng)一種,分開管,統(tǒng)一收,分開算”的生產管理模式。1990年,他所在的生產隊人均收入從200元猛增到2000多元,站到了墾區(qū)2000多個生產隊的前列!
建三江分公司副總經理張寶林說:“1984至1996年,墾區(qū)先后興辦20多萬個家庭農場,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、統(tǒng)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,為北大荒農業(yè)現代化提供了制度基礎。”
進入新時代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、打造國際化大糧商、參與全球農業(yè)競爭,北大荒人踏上了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之路。2019年底,近3萬項行政事項移交,實現了由農墾總局向北大荒農墾集團的平穩(wěn)過渡。2020年12月,北大荒農墾體制改革任務基本完成。
向科技要動力,北大荒人加快邁向農業(yè)現代化。
走進北大荒農墾集團趙光農場,一望無際的玉米迎來豐收。第九管理區(qū)種植戶金蘭祥滿面笑容:“秸稈還田提高了黑土地肥力,秋收測產,單產1600斤穩(wěn)拿了。”
今年,北大荒農墾集團預計投資108億元,計劃啟動建三江四大灌區(qū)遠期工程,可置換地下水灌溉面積364萬畝,增產糧食近5億斤。“‘十三五’時期,北大荒農墾集團實施三江平原灌區(qū)田間配套工程,完成投資22.98億元,實現地表水灌溉面積657萬畝,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747萬畝,推廣水稻節(jié)水控制灌溉技術覆蓋面積1681.42萬畝,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保持在99.7%以上。”北大荒農墾集團黨委副書記、總經理楊寶龍說。
“勇于開拓是北大荒人不畏艱難的進取精神、勤于探索的創(chuàng)新精神、尊重科學的求實精神的集中體現。”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員曾業(yè)松說。
顧全大局,無私奉獻,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
70多年過去了,推動北大荒成為中國人的“大廚房”,北大荒精神在這里代代相傳。
顧全大局,無私奉獻,是北大荒人的政治覺悟。
2003年非典期間,墾區(qū)連夜制米,裝滿新米的列車駛向北京,2000多噸精制大米擺上了超市的貨架。2008年汶川地震后,墾區(qū)用三天時間緊急加工2000余噸北大荒優(yōu)質大米,通過專列運往四川災區(qū),全力支援抗震救災??箵粜鹿诜窝滓咔槠陂g,北大荒向北京運送大米5000噸,向湖北運送大米1500噸、玉米6100噸、豆粕4392.4噸,全力支援糧食和生產原料供應……
顧全大局,無私奉獻,是北大荒人的家國情懷。
1969年,初中畢業(yè)的陳越玖響應“上山下鄉(xiāng)”號召,從浙江寧波來到八五三農場四分場一隊。1974年7月,她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,決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共產主義事業(yè)。身患癌癥的她,在醫(yī)院動手術之前問醫(yī)生:“動了手術我還能回北大荒嗎?”彌留之際,她對家人說:“轉告黨組織,一定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窩島……我是北大荒人!”
在北大荒博物館,長達25米的巨幅銅墻上,鐫刻著長眠于黑土地的北大荒人的名字,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。
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,北大荒精神持續(xù)推進農業(yè)現代化發(fā)展。
建立農民和企業(yè)的利益聯(lián)結機制,讓農民分享發(fā)展成果。“米、面、油、飲品、山珍、雜糧……400多個品牌全部出品自北大荒農墾集團,聯(lián)結著很多農戶。”在北大荒電商產品體驗中心,負責人王陽自豪地說。
2020年12月,北大荒組建農服集團,走出墾區(qū)、走向全國,為農民提供先進的農業(yè)生產經營管理服務。“按照市場運營規(guī)則,我們?yōu)檗r民提供大型農機具、倉儲、銷售、糧食銀行、融資、保險、期貨等方面的服務,干農民想干而干不了、想辦而辦不成的事,對農民帶動不代替、示范不包辦。今年上半年,實現銷售收入近7億元、利潤3600余萬元。”北大荒農服集團董事長姜濤說。
顧全大局,無私奉獻,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(chuàng)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。
“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政治覺悟、精神境界、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質,將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向前。在新征程上,要大力傳承弘揚北大荒精神,以滿足國內需求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導向,用艱苦奮斗精神攻克改革難關,用勇于開拓精神推動產業(yè)升級,用顧全大局精神融入新發(fā)展格局,用無私奉獻精神滿足人民需求,開拓北大荒事業(yè)新局面。”王守聰說。
奮斗新時代,邁進新征程,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繼承和發(fā)揚北大荒精神,創(chuàng)新“北大荒振興發(fā)展模式”,北大荒農墾集團正朝著興旺墾區(qū)、綠美墾區(qū)、文明墾區(qū)、善治墾區(qū)、共富墾區(qū)的目標邁進。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