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歲到50歲,整整30年,一段人生最美好、最珍貴的年華。王譽杰,一位西藏土生土長的漢族女教師,30年如一日,在少數民族地區(qū)播種、耕耘、奮斗,為教育事業(yè)傾注了全部青春,為民族團結奉獻了滿腔熱忱。
王譽杰1969年出生于隆子縣,1988年畢業(yè)于山南師范學校,現任教于山南市第三小學。
“學生大多來自農牧區(qū),教育好他們,對于民族地區(qū)經濟社會發(fā)展和民族團結進步至關重要,這讓我感到肩頭的擔子很重。”王譽杰說,在工作中,如何根據學校實際和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特點開展語文教學工作,如何培養(yǎng)學生的學習興趣,是她經常思索的問題。
對此,她結合教學實際,策劃了一系列適合藏族學生特點,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。例如,每周開展一次課前三分鐘即興演講,在課堂上穿插有趣的互動游戲等,久而久之,學生的普通話水平有了較快進步,并為全面學習好其他科目打下了基礎。
王譽杰成長在西藏,她的愛人是一位藏族同志,她深諳學習藏語的重要性。經過努力,她已基本能夠和學生進行藏語交流,因而與學生關系越來越親近,教學效果越來越好。
作為民族教育事業(yè)的“播種者”,王譽杰認為自己教書育人的責任不僅在課堂上,更在課堂之外。
為進一步提升藏族孤兒的漢語文水平,讓他們能更自信地面對未來的生活,王譽杰積極參加巾幗志愿者行動。
手把手向孤兒們講解漢語文基礎知識、通過益智小游戲幫助他們掌握語言技巧……王譽杰用一顆真心贏得了山南福利院孤兒們的喜愛。
“民族團結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,作為一名教師,我有責任和義務,以身作則,帶頭做到民族團結進步,教育學生們做到各民族團結互助、友愛相親。”王譽杰是這么說的,更是這么做的。
多年來,無論是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、青海玉樹地震,或是山南市措美、洛扎、錯那等縣發(fā)生冰雪災害,王譽杰都積極動員周邊的親朋好友捐款捐物,而她自己也為受災群眾捐出財物折合人民幣上萬元。
30年初心不改,30年熱情不滅。王譽杰以民族教育事業(yè)為己任,在教育戰(zhàn)線上默默付出,用言傳和身教詮釋了漢藏一家親、和諧共發(fā)展的美麗圖景。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