側記3:村里的“文化人兒”
有一次我們問賀星龍,“村里年輕人少,您外出時,鄉(xiāng)親們找不到你怎么辦?”
他開心地拿過手機,指著屏幕說,“我擔心自己不在時,鄉(xiāng)親們有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。所以就在診所,裝上了一個智能攝像頭。”賀星龍的診所不關門,誰都可以進。他可以遠程查看診所的情況,可以通過攝像頭與鄉(xiāng)親們對話。有的鄉(xiāng)親不識字,可以拿著藥瓶在診所里比對拿藥,通過攝像頭跟賀星龍確認。
他的愛人陳翠萍說,賀星龍是個很愛琢磨的人。
圖為開心分享攝像頭下的診所
當年剛回村時,大家不太相信他的水平和能力,一連幾個月沒人找他看病。他就自己想辦法。通過同學,向其經商的父親借了2000元,購買回需用藥品,聽說哪家人有病了,就主動登門給人家看病,藥不要錢。
可這樣,還是沒人找他看病。于是,第二年一開年,他就印了4000張宣傳頁,發(fā)遍周邊村落;并把“24小時上門服務”的承諾放到了手機的彩鈴上。
后來,他治好了被大醫(yī)院連續(xù)下過三次病危通知的上樂堂村張立山老人的病,樂堂村找他看病的人漸漸多了,醫(yī)治范圍逐漸擴大,病人也不斷增加,他又開始考慮怎么服務好鄉(xiāng)親。
靠步行一天下來看不了幾個病人,他就跑到縣城廢品收購站,花了40元錢買了輛舊自行車。騎自行車每天最多能跑三個村,遇到雨天,黃土高原的泥濘山路使自行車無法前行。于是,他又狠狠心,又跑到信用社就貸了4000元,買回來第一輛摩托車。
因為出診次數(shù)太多,摩托車總要去加油。他再次到信用社貸款,買回一輛三輪摩托車,充當起了拉油進藥的貨車,搶救病人的救護車,農忙時節(jié)的農用車。孩子小時,每次進城,先買好藥品,剩下的錢再給孩子買最便宜的奶粉。
隨著時代發(fā)展,除了安裝攝像頭,為了更好服務周邊村莊的鄉(xiāng)親,他在每個村建了一個微信群,專門發(fā)送相關醫(yī)療知識等信息。
不僅出診看病,鄉(xiāng)親們誰的手機不會用、水龍頭壞了,都來問他;村里的路燈、電視機鍋蓋壞了,也是他來修。
我們贊他很用心,他一下子笑了,“我是村里的文化人兒嘛!”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